民族團結心向黨,感恩奮進一家親。楚雄市大過口鄉多措并舉扎實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營造出人人知曉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人人共享創建的濃厚氛圍。

堅持黨建引領,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大過口鄉堅定不移地踐行“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思想,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與黨史學習教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基層社會治理等當前重點工作有機結合,通過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萬名黨員進黨校”等方式強化對班子成員、村組干部和廣大黨員關于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規知識培訓,充分發揮10個彝漢雙語宣講團作用,鄉村干部走村入戶,以火塘會、板凳會等形式著力開展群眾思想宣傳發動工作,進一步強化少數民族群眾的公民意識、國家意識和法律意識,讓“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理念在群眾心中扎根。

強化宣傳教育,民族團結深入人心。在民族團結示范創建工作中,緊緊抓住文化認同這個“根”與“魂”,把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作為主要學習和宣傳教育內容。挖掘整理大過口鄉彝族原生態文化展品,提升打造大過口鄉綜合展覽館。同時,以魔芋文化節、楊梅節、火把節等傳統節慶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民族文化活動匯演、民間體育競技,在活動中不斷激發群眾自覺維護民族團結意識,使創建活動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樹立民族團結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在學校開展“民族文化傳承大課間”活動,促進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的溝通交流,不斷增強學生民族團結意識和集體歸屬感。通過黨員大會、支部會、群眾會集中學,借助學習強國、云嶺先鋒等載體個人學,進一步深化認識、統一思想,推動民族團結思想入腦入心,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畫好同心圓、鑄牢共同體,增強“五個認同”,進一步激發各族群眾投身民族團結示范創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注重典型引領,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以培育可復制的示范創建為重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抓推廣,變“要我創”為“我要創”、變“個體創”為“全體創”。截至目前,磨刀箐、碧雞、西康郎3個村被評定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彝福山小組獲得國家級特色村寨榮譽,大過口鄉被評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此外,大過口鄉中心民族小學充分吸取現代文明教育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將歌舞樂、剪紙刺繡、語言文字、民間故事、民族體育等優秀傳統文化列為傳承的主要內容,豐富傳習活動內涵,2021年1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按照“以點帶面、形成示范”的創建目標,切實將創建工作從“盆景”轉變為“風景”。

文旅頭條訊(通訊員 者存招 文/圖)
作者:李銀娟
責編 謝同希
審核 邱忠文